以色列战时内阁未就回应伊朗袭击作出决定,最新消息→
陕西府谷某煤矿表示,末煤(CV5700,S0.23)含税394元/吨,末煤(CV5800,S0.23)含税价410元/吨,中块(CV6300)坑口含税505元/吨,陕西地区现在价格普涨,环保查的也比较严,资源还是比较紧张的,部分路维修,压车严重,后期预计会稳定点。
整体看,短期焦煤供需两面均呈现利好表现,支撑焦煤价格偏强运行从8月中下旬开始,焦煤需求明显好转的同时,供应开始趋向于紧张,一方面是因为主产地山西受环保检查影响,煤矿及洗煤厂生产受限,产量下降, 另一方面山西柳林凌志能源集团停产相应加剧了区域内资源紧张局面。
内蒙乌海地区某焦化厂表示,下属部分煤矿受到洪水影响,有停产现象,目前正在积极抽水,时间在1个月左右,暂时对供应产生的影响没有评估。山东枣矿缩小优惠30元/吨。山西柳林地区高硫煤资源偏紧,抢煤现象仍然存在,高硫煤价格也持续走高,受货源影响,后期成交价有继续上涨可能。山西、河北、内蒙等地区焦企厂内库存仍维持基本无库存状态,考虑目前部分下游接货钢企焦炭库存仍为恢复至正常水平,暂未对焦炭价格打压,近期焦企对于涨价仍有一定信心。柳林高硫1150元/吨,周环比上涨20元/吨,月环比上涨80元/吨。
山东大矿精煤未涨进入9月份后,山东主流煤企气精煤价格变相涨40元/吨,涨后综合考虑各种优惠政策后,2号精煤出矿含税最低945元/吨,虽然省内部分地方煤企也跟进调整30元/吨左右,但山东能源集团下属煤企多数尚未跟进此次调价,主要是因为大矿价格虽然有上调,但上调之后的价格仍比山东能源集团下属煤企同质煤种价格偏低。进入9月,下游钢焦市场延续强势,焦化厂、钢厂利润极其丰厚,现钢厂、焦化厂对焦煤的采购积极性较高,而产地焦煤供应略偏紧,受此影响,从9月1日开始,各地主流煤企开始陆续借机提涨焦煤价格,其中山西焦煤集团上调9月份优质煤种长协价格30-70元/吨。她认为,黑龙江自身已面临资源枯竭的窘境,煤炭产量逐年下降,而外调煤的主要来源地内蒙古也受安全生产、环保等诸多限制,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限产、停产等问题,煤炭保供压力大。
例如,当前我国煤炭的产能利用率仍偏低,产能得不到有效释放。与此同时,有黑龙江省内电企反映,受煤价走高等多重因素影响,黑龙江地区的发电企业普遍亏损严重,负债率也偏高,当前普遍存在的先交钱、再给煤的交易方式,进一步给发电企业带来巨大资金压力,极有可能导致电企没钱买煤。即使是运距在600公里以内的,也需满足灰分不大于30%、硫分不大于1.5%等要求。在能源转型中,云南逐步降低煤炭比重。
虽然省内煤炭产量不多,但受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影响,在国家相关部门部署下,黑龙江今年加大了煤炭去产能的力度与步伐:在5月确定了今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07万吨的目标,并出台了与政绩考核挂钩的煤十条,坚决推动煤炭去产能。据介绍,从全国范围看,当前我国煤炭产能仍过剩,但环保和安全生产检查频繁,且这两项因素又与政绩挂钩,导致很多煤矿停产、限产,进而导致部分地区煤炭产能利用率低,产能得不到有效释放。
安全生产与环保对煤炭产能释放的作用类似,其初衷虽是提升煤炭产业发展质量,但短期内仍会抑制产量。前述接近黑龙江省政府的人士表示。2017年10月,面对巨大的煤炭供应压力,黑龙江将原计划296万吨的去产能目标下调74%至76万吨,成为当年全国唯一一个下调煤炭去产能目标的省份。保供形势内忧外患记者了解到,为补齐今冬明春取暖季可能存在的千万吨级煤炭缺口,当地政府除协调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提供数百万吨煤炭供应外,还在积极推动当地煤企龙煤集团保供200万吨,剩余缺口通过从俄罗斯进口等方式补齐。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立新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煤炭保供压力很大。黑龙江的境遇并非孤例,整个东北以及西南地区位于铁路运输末梢的多个省份,都面临着去产能之后的巨大保供压力。评论:谁在束缚煤炭先进产能近两年,黑龙江煤炭保供经历了不少折腾。
在2016年退出1896万吨、2017年退出169万吨后,云南煤炭产能大幅下降,而遇到水电出力不佳情况时,煤炭供应又一时难以跟上。进入9月,北方各省未雨绸缪,陆续启动冬季供暖安排工作,黑龙江即为其中之一。
越是困难的,越不能放松,越需及时研判、及早部署。然而,近十亿吨落后产能被淘汰之后,煤炭行业自身及外部形势必然发生深刻变化。
我们只能祈祷今年冬天是个暖冬。根据黑龙江省工信委发布的数据,预计2018年10月-2019年3月,该省煤炭需求量达9200万吨。这一说法得到了该省另一燃煤电厂负责人的认同:现在黑龙江省主力电厂的库存普遍偏低。受去产能政策影响,黑龙江省内煤炭产量近年来明显下滑,供暖季的煤炭缺口高达千万吨。近年来,随着政策收紧,这些已具备生产能力的煤矿现在多数需要补齐证照后才可生产,也造成了实际产量与统计产能之间的差距。据介绍,黑龙江外调煤主要来自内蒙古,后者所产煤炭主要为褐煤。
如何不被煤炭保供追着跑,如何平衡能源转型与民生、经济的关系,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限时必答题。不仅仅是由单个因素引起,更涉及到了体制机制优化。
在煤炭保供压力之下,今年,云南煤炭去产能目标定为58万吨,较之前几年有了大幅下降。有消息称,当时黑龙江已出现部分电厂缺煤停机现象。
尤其是这两个因素又与地方官员的政绩挂钩,一关了之成为了很多地方在面对安全检查和环保督查时最便捷、高效的选择。可以看出,诸如以上这些新情况,已不仅仅是煤炭行业内部的问题,也牵涉到其他相关领域的协作。
为保证长达半年的供暖季用煤,黑龙江省工信委日前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旗下的神华销售集团签署了2018-2019年供暖季煤炭增供框架协议。这已不是黑龙江省与神华销售集团第一次就煤炭保供问题展开合作。吴立新认为,黑龙江的煤炭供应问题是在去产能政策实施两年多后、新能源出力不足情况下集中爆发出来的,是季节性缺煤的典型案例,东北地区、西南等地都面临着这样的煤炭供应动态平衡能力考验。我们企业的库存只有10天左右,而这还是好的,其他很多电厂的库存恐怕连10天都不到。
而在2017年8月,因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哈尔乌素、宝日希勒露天矿暂时停产、减产,黑龙江最大的发电、供热公司华电能源发布了燃煤短缺公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边是供应告急,另一边却是只增不降的旺盛需求。
这无疑给与黑龙江大部分地区距离都超过600公里的内蒙古褐煤加上了紧箍咒。这本是行业质量提升过程中的必然,却被一些煤企简单理解为只要减少煤炭产量、压缩煤炭供应,就可以维持高煤价、保证自身利润。
同时,建议国家对内蒙古运输到东三省的煤炭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加大东三省煤炭供应。本省产能受政策抑制,外省区煤炭能否按质保量进入黑龙江也是个问号。
专家建议设立调峰煤矿如何更好地解决黑龙江煤炭保供问题?前述专家认为,黑龙江扩大从省外调煤会遭遇运价过高推升煤价等诸多困难,鉴于目前该省仍有一定数量的煤炭资源,所以近几年解决保供问题应从提高省内自给率上下功夫。去产能政策实施两年多后,这种不平衡不断扩大。当前,我国能源转型步伐蹄疾步稳,煤炭消费比重逐年下降,但煤炭仍是我国主力能源的事实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其中,环保压力是原因之一,在环保风暴席卷下,煤矿、洗煤厂、储煤场等均受影响,在现行的关停机制下,环保检查所到之处,上述生产环节常实行停产整顿。
而先进产能得不到有效释放、产量提升不明显的另一个原因则在于煤炭行业整体效益的好转。再者,还可借鉴陕煤集团与重庆市的合作模式,鼓励用煤地区与煤企合作设立储煤基地。
内蒙古的褐煤会因环保指标问题导致运输受限,而从俄罗斯进口煤炭也面临着类似问题,所以黑龙江的外调煤源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同时,建议设立调峰煤矿新机制,在应急状态下,允许煤矿提高产量,并对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给予适当优惠政策。
夏季和冬季是煤炭需求的高峰期,但同期煤矿产能难以无限扩大。记者注意到,《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运距超过600公里的商品煤褐煤需满足发热量不小于16.5兆焦耳/千克、灰分不大于20%、硫分不大于1%的要求。
评论列表